聯系電話
一、產品特點
1、模塊化設計,各模塊功能清晰。
2、實驗箱分用戶模塊、信令信號產生模塊、呼叫接續的計發器模塊、信令顯示與控制模塊、路由交換控制模塊等。
3、信令顯示直接明了,可通過液晶顯示主被叫號碼、被叫狀態、接續是否成功、通話時間等。
4、緊密結合教學難點,交換方式的實驗從人工交換、空分交換、數字時分交換由淺入深,有助學生理解交換原理,比較各種交換方式的特點和優劣;
5、為加深學生對時分復用理解,實驗箱在時分中繼實驗中,可以用鍵盤和液晶通過人機對話方式配置各話路時隙,并能用示波器實時觀測到時分中繼線上時隙的分配。
6、為培養學生學會使用硬件芯片的能力,實驗箱開放“路由交換控制模塊”,學生可在了解空分交換、時分交換芯片原理和控制時序的前提下,編制各種交換軟件,實現所需的路由交換。對學生理解交換原理、培養芯片使用能力很有幫助。
二、技術指標
1、利用可編程技術,即EPM 7128 CPLD可編程器件;
2、數字時分程控交換處理芯片采用輸入8×32, 輸出8×32的MT8980數字時隙交換芯片;
3、控制處理方式采用MCS-51單片機通用處理器AT89C51芯片;
4、用戶模塊采用先進的功能強大的PBL 38710 表貼芯片。
5、關鍵測量點觀察:
(1)用普通20MHz雙綜示波器能清楚觀察到各路數字電話數字時隙交換過程;
(2)并能現場實時改寫各路時隙分路過程;
(3)其他交換過程都有測量點觀察。
6、顯示與輸入模式:漢字液晶顯示,薄膜開關輸入
7、交換機的門數:4門
8、電路PCB板設計:
(1)采用雙層反面貼片技術,以保護元器件。
(2)單元電路以模塊設計為主,使各單元電路及系統組成簡潔,實驗過程清楚。
9、數字中繼通信模式:采用數字時分交換自環接續方式
10、模擬中繼通信方式:利用兩臺實驗箱之間實現中繼接續通信
11、三個CPU分別用作中央處理器、記發器、話路交換控制器
12、與計算機直接相連可實現現場編程
13、電話機采用水晶頭接口
14、通過編程具有新業務擴展功能
15、運行程控交換操作軟件,可現場改寫程序
16、交流電源 220V /0.6A
17、直流電源 5V/4A +12V/1A -12V/0.5A -48V/1A
18、外形尺寸:450×280×11.5 重量:4.5KG
三、實驗項目
1、程控交換基礎實驗
實驗1 交換系統組成與結構
實驗2 交換系統電源模塊
實驗3 管理控制模塊EPM 7128 CPLD可編程器件
實驗4 CPU中央處理器
實驗5 用戶接口模塊(主被叫)實驗
實驗6 信令信號的產生與觀測
實驗7 雙音多頻(DTMF)接收與檢測
實驗8 話路PCM CODEC的編譯碼
實驗9 呼叫處理與線路信號的傳輸過程
實驗10 二/四線變換與回波返損測試
實驗11 用戶終端電話信號電平調整
實驗12 程控交換狀態設置
實驗13 信號交換方式與狀態顯示
實驗14 人工模擬話務臺
實驗15 人工交換實驗
實驗16 空分交換的過程與分析
2、數字時分交換實驗
實驗17 時分交換網絡基本原理
實驗18 數字時分(T)接線器編程方法
實驗19 局內數字交換實驗
實驗20 時間調度表與事件調度
實驗21 空分中繼接口通信
實驗22 空分交換與計算機接口通信
實驗23 時分交換與計算機接口通信
3、程控交換編程調試實驗
實驗24 液晶漢字與字符顯示編程
實驗25 薄膜鍵盤掃描輸入編程
實驗26 空分交換現場在線編程調試
實驗27 新服務功能及編程調試
實驗28 對CPU監控處理程序局部修改
實驗29 時分交換現場在線編程
實驗30 系統開放編程實驗
4、程控交換二次開發實驗
實驗31 程控交換系統指標測試
實驗32 系統聯調綜合實驗
實驗33 創新設計與二次開發
5、課程設計實驗
實驗內容見南京秦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與二次開發指導書》。
四、產品實物圖

圖1 程控交換實驗平臺(TLS-C506)實物圖
聯系電話